时间:2025-06-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学子而言,课本上的经络穴位、康复手法,终究要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中“活”起来。6月12日下午,湖北现代科技学校中医康复技术班的同学们带着对职业的期待与好奇,踏上了一场“实践出真知”的临床见习之旅——目的地是武汉紫荆医院康复医学治疗中心。
岗前培训:从“学生”到“准康复人”的第一课?
出发前,校内早已为这场见习做足了准备。从中医康复的核心理论到临床操作规范,从医患沟通技巧到安全防护要点,一场细致的岗前培训为学生筑牢了“实践地基”。老师反复强调:“医院不是课堂,每一次操作都要带着责任。” 而随后的考核环节,更让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只有扎实掌握基础,才能在临床中“站得稳”。
岗前培训及纪律强调
紫荆医院:推开中医康复的“临床之门”??
下午,同学们带着笔记本和满腔热情抵达武汉紫荆医院康复医学治疗中心。刚踏入科室,便感受到这里与课堂截然不同的气息:康复器械有序运转的轻响、治疗师与患者耐心的交流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药香……一切都在诉说着“实践”的真实与温度。
康复医学治疗中心技师长汪浩早已等候在此。作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他笑着欢迎同学们:“今天,这里就是你们的‘第二课堂’。” 从科室的功能分区到常见康复病种(如脑卒中后遗症、颈肩腰腿痛、骨科术后康复等),汪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开序幕。“大家看这位患者的下肢肌力评估,这就是我们康复治疗的‘起点’;而这台智能康复训练仪,能精准记录患者的运动数据……” 理论与设备的结合,让抽象的知识瞬间“落地”。
病种与技术讲解及参观
手把手带教:在实践中触摸“康复的温度”??
“纸上画经络,不如亲手触经络;看手法演示,不如自己试手法。” 随着导师的讲解,同学们被分成小组,跟随不同的临床导师开启了“一对一”带教模式。
在PT(物理治疗)区,一位因脑梗留下肢体障碍的大叔正在做步态训练。导师握着同学的手,一边辅助大叔练习,一边讲解:“注意他的重心转移,膝盖要微屈,力度要均匀……” 同学们边看边记,还试着在导师指导下为患者做简单的关节松动训练——“原来手法的角度和力度,真的会影响患者的感受!”
在OT(作业治疗)区,针对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师正带着同学用握力球、分指板等工具进行训练。“阿姨,您试试慢慢捏这个球,对,就这样!” 同学们的耐心引导,换来了患者的一句“小姑娘手真轻,舒服多了”——这一刻,他们真切体会到:中医康复不仅是技术,更是温暖的陪伴。
康复科病房带教
回校总结:把“临床感悟”写成“成长答卷”??
夕阳西下,见习接近尾声。返程路上,同学们还在热烈讨论:“原来中风康复要分这么多阶段”“智能康复设备真的能提升效率”“和患者沟通时,耐心比手法更重要”……
回到校园,一份“见习报告”等待着他们——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对临床操作的反思、对理论知识的印证,更是对“中医康复人”职业使命的重新认知。正如一位同学在途中感慨:“以前觉得学康复就是‘学技术’,今天才明白,我们是在帮患者‘找回生活的希望’。”
从课堂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这场见习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实战演练”,更是一次职业信仰的“启蒙课”。湖北现代科技学校始终相信:中医康复的魅力,在于“手到、心到、责任到”;而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触摸职业的温度,坚定前行的方向。
期待下一次,同学们带着更饱满的热情,书写属于他们的“康复故事”!
上一篇:没有了